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:

0551-63365630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 全球氢气市场:迈向清洁能源新时代的转型与发展

新闻中心

全球氢气市场:迈向清洁能源新时代的转型与发展

01全球氢气市场及其发展前景

【 氢气的类型与清洁能源应用 】

氢气,这一在工业、能源、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的能源形式,根据其生产方式可分为灰氢、蓝氢和绿氢。其易燃且无二氧化碳排放的特性,使氢气在清洁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,成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。欧盟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布局氢能战略,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推动其发展。目前,全球氢气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,市场规模已达约2284亿美元,而我国各地区的高纯氢价格则稳定在2元/标准立方米至3.4元/标准立方米之间。

【 全球定价机制的发展 】

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,氢气作为一种高效、环保的能源形式,其定价机制也在逐渐发展完善。目前,全球氢气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,市场规模已达约2284亿美元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各国纷纷制定氢能战略,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来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。同时,全球氢气定价机制也在不断调整优化,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。

20世纪中期之前,氢气的定价主要与生产成本相关,且多由企业内部交易决定。在早期的工业氢气市场中,氢气通常作为化学工业的副产品出现,而非核心商品,特别是在石化、化肥和炼油等领域。因此,氢气的定价缺乏独立市场,其价格通常与相关工业过程的成本紧密相连,呈现出相对稳定且较低的特点。

随着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迅猛发展,天然气重整制氢技术得到广泛普及,成为氢气(灰氢、蓝氢)生产的主要方式。这一时期,氢气在炼油、化肥生产以及化工合成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由于天然气成为氢气生产的关键原料,氢气的价格因此与天然气价格紧密相连。尽管如此,氢气的定价仍以企业内部交易为主。

进入21世纪后,氢气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地位逐渐凸显,并在2010年左右得到了广泛的关注。

进入21世纪,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日益关注,氢气逐渐被视为一种潜在的能源载体。日本、德国等国家纷纷推出氢能相关政策,以促进其研发和应用。在这一阶段,氢气在能源市场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,特别是在交通领域(如氢燃料电池车)和发电领域。由于能源市场对氢气的需求相对较小,其价格仍主要由其工业应用所决定。然而,随着201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,绿氢的发展受到了推动,氢气的定价也逐渐从企业内部交易向公开市场化转变。

【 全球氢气市场现状 】

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追求日益加强,氢气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。目前,全球氢气产量不断攀升,而供应方面,中国和美国无疑是两大主力。

2021年至2023年,全球制氢产量持续攀升,分别为9400万吨、9500万吨和9700万吨,两年内增长了32%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(IEA)的预测,全球氢气产量有望在2024年底前接近1亿吨,进一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。

从地域分布来看,全球氢气生产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,主要集中在亚太和北美地区。中国作为氢气生产大国,其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35%,位居榜首。紧随其后的是美国、中东和印度,分别占据16%、14%和9%的份额。

当前,灰氢依旧是全球氢能市场的主导,这得益于其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较低的成本。全球氢气供给中,化石能源制氢占据约80%的份额,与工业副产氢共同构成了灰氢市场的主要部分,合计占比达到95%以上。相比之下,蓝氢和绿氢的产量相对较小,分别为468.7万吨和14.8万吨,合计占比不足5%。

【 中国氢气市场的发展与挑战 】

2021年至2023年,我国氢气产量持续增长,分别为3326万吨、3533万吨、3686万吨,两年内涨幅达到11%。截至2024年上半年,全球范围内加氢站累计建成数量达到1262座,其中我国以456座的数量位居榜首,占比高达36%,成为全球加氢站保有量最多的国家。

我国氢气的主要生产区域集中在西北、华北和华东,产量分别达到1021.1万吨、925.2万吨和903.1万吨,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77%。其他地区如中南、东北和西南,则分别贡献了12%、6%和5%的产量。

目前,煤制氢、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依然是我国氢气供应的主力军,而电解水制氢技术也在稳步发展。

2021年至2023年,我国氢气消费量呈现出显著增长,从2800万吨攀升至3868.2万吨,增长幅度高达38%。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的预测,在2030年实现碳峰值的目标推动下,我国年氢消费预计将达到约4000万吨,约占终端能源消耗的5%。展望2060年,年氢消费更是有望增至1.3亿吨左右,届时在终端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将达到20%,其中绿色氢的份额预计将达到1亿吨。

我国氢气消费的地理分布亦不容忽视。华东地区,作为化工、炼油和钢铁等行业的重要聚集地,其氢气消费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,江苏和山东两省尤其突出,氢气消费量位居前列。华北地区,虽然占比稍逊于华东,但河北因钢铁行业的集中而成为氢气需求大户。华南地区,以广东为例,其在燃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氢气运用正日益增加,消费量在全国占比中也稳居一席。

2023年,我国氢气消费的主要领域依旧是石油精炼,消费量达到1145万吨,占据总消费量的30%。紧随其后的是制甲醇和合成氨,分别消耗1117.9万吨和1048.3万吨,占比分别为29%和27%。其他工业领域对氢气的需求量为553.1万吨。值得一提的是,交通、发电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市场虽起步较晚,但增长势头迅猛,预计未来将有更大的市场潜力。

同时,我国氢能出口也呈现出显著增长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氢气贸易国。2022至2023年间,我国氢气出口量从6.135吨稳步攀升至6.56吨,同比增长7%。随着国内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蓬勃发展,大型企业纷纷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资,显著提升了生产能力,从而减少了对进口氢气的依赖。相应地,2023年我国氢气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了67%。

目前,我国氢气主要出口至尼日利亚等国家,而超过95%的氢气是从法国进口。这显示出我国的氢气贸易格局正在从过度依赖本土生产,向更加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转变,同时加强与全球领先氢能技术国家的联动。

展望未来,我们建议进一步加强氢能统一大市场建设,推进氢气期现货市场的发展,并提前布局氢气价格指数的发布。同时,应致力于推动绿氢技术的创新与研发,突破氢气储存、运输以及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瓶颈。通过政策引导,促进氢能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,建立从生产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全产业链协同效应。此外,还应积极寻求与欧盟、美国、韩国等氢能技术领先国家和地区的合作,推动氢能领域的技术标准对接、设备进口及人才培养。

转自百家号,原文链接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838009080660364979&wfr=spider&for=pc

CATALOGUE

新闻分类

0551-63365630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
皖ICP备17013550号皖公网安备34019002600663号